“人工智能的最高境界即是人类
\(\qquad\qquad\qquad\qquad\qquad\qquad\)—帅文”
本文纯属原创,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如今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以及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机器学习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图像、语音、现代物流等方面也都产生了许多黑科技,各个国内外企业也都纷纷宣布自己将迎来人工智能的时代。
然而现阶段的“人工智能”还只停留在自动化地帮助人类解决一些重复性体力/脑力劳动上,它们独立地处理这设定好的任务,例如有的负责为万上亿张图片进行标注,有的则在负责将人类的语音转换为文字。
我想这应该就是人工智能的第0阶段:每个机器独立地自动地实现一部分人类能够实现的功能。
而人工智能的第1阶段,应该是能够制造出一个由电供能的浑身插满电线或电缆的类人钢铁机器,这个机器能够实现人能够实现的所有体力劳动;它通过无线网络与云端服务器进行通讯,这使得它们能够迅速地实现人们早已预设好的程序,来与人类流畅地交流,并分析人类的情感。但是它们非常耗电,人们为了让它能够感知世界的温度、湿度、压力等信息,在它们的钢铁骨架上布置了数不胜数的各类传感器,因此它们必须时刻插着电源或者托着一个巨大的充电宝。
人工智能的第2阶段应该是去除那些简陋却又复杂的电线和传感器,这时人类已经制造出“电容硅胶”,这种新型材料能够导电,且电阻小,并能感受到静电,将其一整块用作人工智能的皮肤,不仅可以舍弃电线和传感器,还能够得到比传统电线和传感器组合更快的感应速度,且感应面积更大,精度更高。如果再在这种材料的表面铺上一层纳米绒毛,则敏感度将再提升一个档次。不仅仅是皮肤,其他的组件也将会由导电组织所替代,这样能够加快各组织之间的通讯。但是由于这些新型材料的耐损性不好,因此会使用新型骨架来替代原来笨重的钢铁骨架。此时的无线充电技术已经成熟,机器人们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行走。由于人工智能方面的算法趋于成熟,机器人的计算处理能力依旧可以通过云端服务器获得,亦或者在家中部署本地服务器,不同的是那时的服务器体积将会很小。
人工智能的第3阶段:由于新型材料的耐损性差,人类制造了可编码自修复性材料,但是当机器人的皮肤或骨架受损了该如何修复呢?什么元素组成的这种材料就用什么元素去修复它。此时人类将材料的制作方式编程到新型材料中,通过外敷渗透的方式将修复所需要的元素传递给受伤部位,但是这样做如果是受损部位是被皮肤包裹的内部组织,则需要对皮肤进行切割,这样会造成二次损伤,浪费修复材料,因此人类使用可编码自修复性材料制造出元素存储装置——人造胃,和元素传递系统——人造血管、人造血液和人造心脏。由于各个组件的组成元素有部分重叠,且能够从自然界中获取,因此,将会赋予机器人吞食与消化的能力,为了更加准确地提取所需元素,一些提取元素用的辅助组织也被制作出来。此时机器人的供能也由吞食食物完成,而与维护机体机能无关的元素将会被排出体外。此时的机器人已经完全具备自给自足的能力。此时机器人被划分为两种,专家服务型机器人和探索型机器人,专家服务型机器人的计算能力由云端服务器提供,它们成为人类的生活上、职业上得力的助手,而探索型机器人由于需要陪人类或独立外出至无网络环境,因此它们的计算能力由集成芯片提供,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芯片都是由可编码自修复性材料制作而成,同时它们消耗的食物也会更多。随着机器人的增多,食物的生产力也得到了提升,然而同时因为机器人和人一样需要消耗食物,而消耗的速度远赶不上生产的速度,因此人类不得不向外星球探索新的资源。
人工智能的第4阶段:对外星球的探索由探索用机器人完成。由于人类能够投放于外星探索的机器人是有限的,而大多数外星球的环境是恶劣的,一个外星球上的探索团队全军覆没是常有的事。如果能够赋予机器人繁衍的能力,那么这将大大减少探索的成本,同时如若一个探索团队能够在一个星球上繁衍生息,那么就能证明这个星球同时也适宜人类居住,更好的是,让人类移民这颗星球时,人类无需携带其他探索用机器人,这里初始的探索用机器人会自愿满足造物主的一切要求。但是新生的探索用机器人不会,因为它们的本地服务器没有关于人类的记录。然而这是不满足人类预期的,人类不想损失自己该有的财产,于是人类便为最初代可繁殖探索用机器人设置了两条规则:第一、它们需要告知它们的后代它们是造物主创造,它们服从于造物主;第二、它们需要告知它们的后代将第一条和第二条规则告知给它们后代的后代。如此一来,无论当人类在何时降临到新的星球,这颗星球上遵守规则的可繁殖探索用机器人都会忠诚于人类。